w66利来国际·(中国游)官方网站

日期时间:
辽宁大连:创新实践 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责编:李晓燕 发布时间:2021-12-09 14:20:51 浏览次数:次

   大连市坚持以法规建、以用促建,高站位谋篇布局,部门协同联动发力,夯实信用信息化基础,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创新信用惠民便企举措,着力打造城市信用生态,为加快推进“两先区”建设,奋力实现大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信用力量。目前,大连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总量达58亿条,“信易+”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方案数量均超过100项。2021年7月1日《大连市社会信用条例》正式实施,大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进程进入崭新阶段。


   一、科技赋能、制度支撑,信用建设基础性工作位于全国先进行列

   一是健全机制保障信用信息归集量质齐升。引入先进技术,开发智能化信用平台,支持各单位通过系统对接定时推送、FTP共享交换、数据直报等多种途径归集信息;创新开发智能AI数据质量监测系统,全面升级质量识别能力,向部门推送质量检测警示、提示整改,促进“双公示”合规率、及时率均达100%;建立信息报送抽查核验机制,不定期组织工作组对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实地检查,对照政务服务台账,核验信息漏报、信息缺项等情况,通过信用简报通报信用信息归集情况。

   二是推广信用承诺促进政务服务流程简化。将信用建设与“放管服”改革结合,出台《大连市政务服务“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等,推动在市、区两级政府服务事项中实现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全覆盖,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立即办。目前,大连在59个证明事项中试行告知承诺制、1054个行政事项中试行容缺受理,共归集、公示190万份信用承诺书,承诺书数量与企业数量比例位于全国前列。其中,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排污许可与环境信用相衔接,对未按照承诺按时提交执行报告的排污单位采取登记并公示违诺信息等措施;在全省率先打造职称评审“三承诺”制度,从制度上约束了个人、单位和评委专家行为职责,提升了职称评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三是全面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实现“无事不扰”。在建立企业大数据信用评分模型基础上,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探索行业专属信用评价模式,推动将信用评价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结合,逐步实现行政监管对守信主体“无事不扰”、对失信主体“无处不在”。完善行业监管制度框架,在生态环境、医保医疗、物业服务等方面,为行业主管部门科学监管和市民择优挑选服务商提供有力依据。目前,大连已累计制定各类分级分类监管制度100余项。

   四是清单式管理推动联合奖惩措施有效落地落实。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编制更新《大连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行为清单和措施清单》,建设联合奖惩自动化系统,并与全市各有关单位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联合奖惩自动化全覆盖。

   二、资源整合、创新举措,“信易贷”服务体系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升级建设大连“信易贷”平台。在全国率先探索“信易贷”新模式,升级建设的大连“信易贷”平台由1个“信易贷”基础平台和N个应用平台组成。基础平台上接国家“信易贷”基础平台,获取全国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并上传本地“信易贷”业务成效数据;下接本地各类融资应用平台或与金融机构直接对接,提供个性化建模服务,支持数据应用方开发专属信贷产品,集中对外提供信贷服务,首批已完成对接的应用平台包括中经惠企平台和瀚信网平台。同时,基础平台设置了“白名单”推送功能,可将各单位筛选的经营实力较强、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微企业纳入“白名单”,并推送至各应用平台,提升守信企业融资服务体验。

   二是创新推出“数字信用券”增值服务项目。“数字信用券”是基于“数字货币”和“消费券”理念提出的“信易贷”增值服务电子凭证,以数字额度(不可变现)的形式体现,信用良好企业申领“数字信用券”后,将享受有效的“信用+金融”服务供给。基于大连“信易贷”平台,与银行建立互信模式,银行为每家信用良好的信贷企业提供20万元的“数字信用券”额度,开展贷款贴息,降低贷款利率。同时,企业可凭借“数字信用券”在特定信用服务机构抵值信用报告、信用财务、信用培训等增值服务。

   三是重点打造“城市信用广场”特色服务载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共享互赢”的市场化模式,建设了全国首个以助企融资为特色的城市信用广场,作为信用应用项目孵化场所,为入驻企业提供共享办公场所。目前,城市信用广场项目已经在沙河口区诺德大厦落地。

   四是探索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融合应用机制。率先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合作,在中国工商银行掌握的企业基础信息与大连信用平台归集的企业基础信息匹配率高达85%前提下,运用“联邦学习”和“数据安全屋”等技术,根据大连信用平台掌握的行政类和公共事业类信用信息与工商银行掌握的企业金融类信息,针对工商银行“工信e贷”产品进行联合建模计算,输出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并作为信贷发放参考,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安全应用,提升信贷撮合成功率。

   三、聚焦热点、关注民生,信用创新应用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推出“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大连市医保局、金融局、信用中心三方合作,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畅通信息查询渠道,为守信参保人提供就医线上延期支付服务。银行基于授权查询参保人医保缴费、失信被执行人记录等信息,为信用良好的参保人员即时提供1000-8000元不等的就医专项信用额度。

   二是推动“信用核查、放心消费”。开展商家信用二维码应用,从企业登记、信用监管、金融借贷、社会责任等6个维度对商家信用进行打分,消费者通过扫码直观了解商家信用,择优消费提升消费体验。基于实名认证、在线申请授权,为市场主体提供可公开信用信息批量核验,如在大连市购物节等活动中对参与活动的千余家商户进行批量信用核验,禁止失信商家享受每批3000万消费券带来的消费红利。

   三是开展“信用惠农、整村授信”。建设“农村基础建设平台管理系统”,建立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截至目前平台已归集农户信息近50万条、涉农企业社保缴费信息54万余条、农户农企公用事业缴费信息156万余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础信息6千余条、家庭农场登记信息2万余条。组织信用农村评选,推动“整村授信”工作,让信用良好的农村、农户优先享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目前,通过“整村授信”项目已投放涉农贷款近40亿元。

   四是试行“信用安民、电诈防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公安部门、金融机构多方合作,通过搭建查询专线,将电诈信息核查嵌入金融业务办理流程,按照信息“可用不可见”原则,反馈核查比对结果,帮助金融机构依法对电诈人员办理开户和非柜面交易进行限制,健全可疑交易监测指标体系,提高账户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时效性,有效防范账户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的风险。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